小区遛弯时,常看到宝妈一手抱娃一手拎包,宝宝脑袋歪在大人胳膊上晃悠;也有奶奶把刚满月的宝宝架在腿上“练坐”,说“早坐早聪明”。可大家不知道,宝宝的颈椎比我们想象中脆弱得多——新生儿颈椎几乎没有支撑力,3个月才开始逐渐发育,1岁左右才接近成人强度,这些习以为常的动作,可能正在悄悄伤害宝宝的颈椎。
今天就来盘点8个最容易被忽视的伤颈椎行为,看看你中招了没?
1. 竖抱新生儿不护头
很多新手妈妈刚生完宝宝,就急着竖抱宝宝拍嗝、炫耀,却忘了托住宝宝的头和颈部。新生儿的头部重量占体重的1/4,颈椎根本撑不住这么大的“负担”,竖抱时头部会左右摇晃,颈椎就像被反复“拉扯”,长期下来容易导致颈椎变形。
正确的做法是:竖抱时用一只手托住宝宝的后脑勺和颈部,另一只手托住屁股,让宝宝的头靠在大人胸口,减少颈椎的压力;拍嗝后尽快放回横抱姿势,每次竖抱时间不超过5分钟。
2. 让宝宝长时间低头玩玩具
闺蜜给6个月的宝宝买了一堆挂在婴儿车前方的玩具,宝宝为了够到玩具,得一直低着头。没过多久,宝宝开始频繁歪头,去医院检查才知道是颈椎肌肉紧张。宝宝的颈椎还在发育,长时间低头会让颈椎处于弯曲状态,就像我们成年人长期低头看手机会颈椎疼一样,宝宝的颈椎更容易受伤。
展开剩余75%建议把玩具挂在婴儿车两侧或稍高处,让宝宝抬头就能看到;每次玩玩具的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,玩一会儿就帮宝宝调整姿势,让颈椎休息一下。
3. 给宝宝用过高的枕头
有些老人觉得“宝宝睡高枕头能睡出好头型”,早早给1岁以内的宝宝垫上厚厚的枕头。可宝宝的脊柱还没发育成“S”型,过高的枕头会让颈椎被迫抬高,就像我们枕着砖头睡觉一样难受,不仅影响睡眠,还会导致颈椎变形、呼吸不畅。
其实,1岁以内的宝宝根本不需要枕头,1-3岁的宝宝也只需要3-5厘米高的薄枕头,材质选柔软透气的棉质枕即可。
4. 强行给宝宝“练坐”“练站”
“我家宝宝4个月就能坐了!”听到这话别羡慕,可能是在害宝宝。宝宝的大运动发育有规律:3个月会抬头、6个月会独坐、8个月会爬、1岁左右会站,强行提前训练,宝宝的颈椎和脊柱还没准备好,只能靠颈部肌肉发力支撑身体,容易造成颈椎损伤,甚至影响脊柱发育。
家长别着急“拔苗助长”,等宝宝自己能坐稳、能站稳时再引导,这才是对宝宝最好的保护。
5. 换尿布时猛拽宝宝胳膊
给宝宝换尿布时,很多家长图方便,会抓住宝宝的胳膊往上拽,让宝宝从平躺变成坐姿。这个动作看似简单,却会让宝宝的颈椎突然受力,就像被人猛地拉了一把,容易导致颈椎关节错位,严重时还会损伤神经。
正确的换尿布姿势是:用一只手托住宝宝的腰部和臀部,慢慢把宝宝扶起来,另一只手整理尿布,避免直接拽胳膊。
6. 让宝宝长时间坐安全座椅不调整角度
带宝宝出门时,安全座椅是必需品,但很多家长把宝宝放进安全座椅后,就不管角度是否合适。如果安全座椅角度太直,宝宝的头部会向前倾,颈椎处于紧绷状态,长时间下来容易疲劳;角度太斜又会让头部向后仰,增加颈椎压力。
不同年龄段的宝宝需要调整不同的角度:0-1岁的宝宝适合150°左右的半躺角度,1-3岁的宝宝可以调整到120°左右的坐姿角度,确保宝宝的头部和身体自然贴合座椅,颈椎没有负担。
7. 陪宝宝玩时用力摇晃宝宝
“摇一摇,宝宝笑”,很多家长喜欢通过摇晃宝宝来哄睡或逗乐,甚至把宝宝举起来摇晃。宝宝的脑部还在发育,颈椎无法固定头部,剧烈摇晃会让头部来回撞击,不仅容易导致颈椎损伤,还可能引发“摇晃婴儿综合征”,出现呕吐、嗜睡等症状,严重时会影响智力发育。
哄宝宝时可以轻轻拍宝宝的后背,或者用温柔的声音讲故事,避免剧烈摇晃。
8. 给宝宝穿衣服时强行套头
给宝宝穿套头衫时,很多家长为了快点穿好,会抓住宝宝的头部往衣服里塞,或者用力拉扯衣服领口。宝宝的颈部皮肤娇嫩,颈椎也很脆弱,强行套头会让宝宝的头部被迫后仰或歪斜,容易造成颈椎拉伤。
穿套头衫时,先把衣服撑开,用手护住宝宝的头部和颈部,慢慢把头部放进领口,再整理袖子,动作一定要轻柔,避免用力拉扯。
宝宝的颈椎发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需要家长细心呵护。很多时候,我们以为的“方便”“为宝宝好”,反而会变成伤害宝宝的“隐形杀手”。希望各位家长看完这篇文章后,能及时纠正这些错误行为,给宝宝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。毕竟,宝宝的健康比什么都重要,不是吗?
发布于:云南省嘉喜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